造紙業上半年驚心動魄:下跌21.4%!營收微降,利潤卻遭絞殺!
2025-07-29 10:15 來源:全球印刷與包裝工業 文/沈令徽 責編:張曉丹
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365億元,同比下降1.8%,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,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091.2億元,同比下降7.6%;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330.4億元,下降3.1%;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823.1億元,增長2.5%;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389.7億元,增長1.7%。
總體來看,2025年上半年,中國工業經濟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展現出總體平穩的態勢。然而,在這片宏觀經濟的“大盤”之下,不同行業的“小氣候”卻冷暖不一。造紙及紙制品行業便經歷了充滿挑戰的半年,其經營數據顯示出行業正面臨著顯著的下行壓力。
從營業收入的角度看,造紙及紙制品行業在上半年面臨著持續的挑戰。數據顯示,1-6月,行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812.1億元,同比下降2.3%。這一降幅相較于1-2月的-1.9%和1-5月的-1.7%,呈現出逐月加深的趨勢,表明市場需求的收縮壓力并未得到有效緩解。
拆分單月數據來看,3月營業收入為1218.8億元;4月為1153億元;5月為1176.3億元;6月為1173.5億元。進入第二季度后,單月營收雖有波動,但基本穩定在1100多億的水平,未能展現出強勁的反彈信號。這背后反映出無論是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包裝用紙,還是受數字化沖擊的文化用紙,其市場需求都處于一個相對疲軟的周期。
相比于營收的溫和下滑,利潤端的表現則更為嚴峻。1-6月,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75.7億元,同比大幅下降21.4%。這一下滑貫穿了整個上半年,各累計節點的利潤降幅均在兩位數以上,其中1-4月累計降幅一度達到23.6%,顯示出行業盈利能力正在經受嚴峻考驗。
值得注意的是,行業營業成本的下降速度慢于營業收入。上半年,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.3%,而營業成本僅下降2.1%。這微小的0.2個百分點的“剪刀差”,卻成為了擠壓利潤空間的關鍵因素。它說明在收入端承壓的同時,來自原材料、能源、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并未同比例回落,導致企業的盈利空間被嚴重壓縮。
從單月來看,1-2月利潤總額51.7億元,3月利潤總額37.1億元。不過,從第二季度的單月利潤來看,也并非一片黯淡。在經歷了4月份24.2億元的利潤低谷后,5月和6月分別回升至28.3億元和34.4億元。尤其是6月份的利潤數據,為第二季度的最高點,這或許預示著在經歷了長期的價格戰和成本壓力后,部分企業通過內部挖潛、成本管控或產品結構調整,盈利能力出現了一定的修復跡象。
綜合來看,2025年上半年造紙及紙制品行業的經營困境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。首先是需求側復蘇乏力,宏觀經濟增速放緩,下游消費、出口等領域對包裝用紙的需求支撐不足;同時,數字化趨勢持續深化,對文化用紙市場形成長期壓制。其次是供給側結構性過剩,部分紙種存在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,加劇了市場競爭。企業為爭奪訂單,往往陷入價格競爭,進一步拉低了行業整體的營收和利潤水平。再次是成本端壓力持續,盡管紙漿等大宗原材料價格可能有所波動,但能源、環保、物流和人工等剛性成本依然堅挺,使得行業在面對收入下滑時,難以有效轉嫁成本壓力。
上半年,中國造紙行業在一場“收入微降、成本難減、利潤大滑”的困局中承壓前行。這既是短期市場波動的直接體現,也是行業長期結構性矛盾的集中暴露。展望未來,尤其是下半年,造紙和紙制品行業的破局之路依然任重道遠。短期內,行業能否企穩回升,將高度依賴于宏觀經濟的復蘇力度和下游需求的恢復情況。6月份利潤的回暖是一個積極信號,但其可持續性仍有待觀察。
從長期看,造紙行業必須在陣痛中加速轉型升級。這不僅包括淘汰落后產能,優化供給結構,更意味著要向綠色化、低碳化、高附加值化方向邁進。那些能夠率先在“雙碳”目標下實現綠色生產、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出功能性新材料、并有效整合產業鏈資源的企業,將更有可能穿越周期,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。
版權聲明:本文系cpp114獨家稿件,版權為cpp114所有。如需轉載,請務必注明出處(中華印刷包裝網)及作者,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- 關于我們|聯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